10月29日,海拔超过2300米的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寒气逼人,96岁的苗族老大娘安美珍坐在沙发上烤火,回风炉烧得很旺,屋子里暖暖的。安美珍老人看上去精神很好,听力也不错。她说:“感谢党的关怀,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安美珍的二儿子马正安说:“我特意上街买了习仲勋、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画像挂在堂屋里,是他们的关心关怀,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苗家人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海雀村支书文正友说:“在海雀村,家家户户都像安美珍老大娘家一样,在堂屋里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画像,以此感恩党的关怀。”
时光回到32年前,新华社一篇不足千字的报道里这样写道:在海雀村3个村民组察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苗族老大娘安美珍瘦得只剩下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
海雀村的极度贫困引起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的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要求贵州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1985年7月24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马不停蹄来到赫章县等地调研。1988年6月9日,由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海雀村也因此拉开了决战贫困的大幕。
毕节试验区的发展牵动着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赋予了毕节试验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和“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的新的历史使命。
30多年来,海雀村人在国家好政策的扶持下,在老支书文朝荣的带领下,战天斗地,绝处求生。决战贫困,海雀人从种树开始。从1987年冬天起,20余年间,老支书文朝荣带领村民将村里大大小小30多个“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目前,全村林地面积达14700亩,户均67.8亩,人均17.4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5%上升到了现在的82.5%。
种下青山,收获金山。据估算,海雀村万亩林场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5万余元。土地大多退耕还林后,海雀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挣了钱。同时,村里结合生态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村里还招商引资建起了20万羽的蛋鸡养殖场,建起了服装厂。
安美珍老人家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茅草房变成了小青瓦、白粉墙、穿斗枋的黔西北民居,政府还扶持她们家买了一头能繁母牛。马正安坐在暖暖的火炉旁高兴地算起了去年的收入账:“96岁的母亲每个月有75元的养老保险,每个月有100元的老年补贴,退耕还林有1000元补贴,政府用扶贫资金帮我们入股村里的养鸡场,拿到分红2727元,卖了一头小牛犊收入5000多元,卖了两头猪。今年收入也不赖。”
“党和国家政策这么好,日子也越来越好。我现在每顿饭还能吃几块肉,我还要多活几年。”安美珍老大娘开心地说。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承包权再延长30年,要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总书记对基层群众,特别是对海雀民众的深深牵挂,让大家倍感温暖、倍感振奋。我们要把这种感恩转化为奋进的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河镇乡人大主席、海雀村党委书记詹以香话语铿锵。
(贵州统一战线宣传联席办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