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28365-365备用网站 >> 会员文苑 >> 正文

关于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库的思考

关于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库的思考

时间:2017-3-17 作者:陈倩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这是党中央面对时代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贵州省安顺市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军工企业基地,是国家最早的全国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研究和发展这里的军民融合人才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部分军工企业人才现状

最近我们调研了三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军工企业和一家贵航医院。从三家军工企业和一家医院的人才现状来看,高端人才少而奇缺,其中博士、硕士、副高以上职称占企业员工不足10%。中级技术人才大约占到20%多一点,有的企业两、三千职工中无一名博士,无正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更无博士工作站。大量员工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普通工人。 与此同时,管理岗位的人员较多,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高于国家对制造类企业15%的标准。贵航某医院有职工1200多人,无一名博士生医师,仅有硕士研究生15人,有正高职称23人,副高职称46人,目前该院医生缺口近一半,按床位比例还差近250名临床医生。

在安顺众多的军工企业中,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8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部级实验室2个,省级产业联盟2个,国家二级检测站1个。2010以来获多项国家级专利,获省级以上奖励近百次,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是安顺市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主体和龙头。从以上数据看,似乎还是“硕果累累”,但从国家对军工企业的要求和对社会应有的贡献,还有很大差距,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匮乏。

    二、军民融合人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军工企业由于地处三线,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加之社会总体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使得人力资源的获取与保持有较大难度。211高校和985高校毕业生不愿来,至于博士、硕士,愿到贵州这种三线企业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

(二)留住人才的优势不强。人才流失还伴随着企业技术外流,已有的市场资源受到侵蚀、品牌和名誉受损等负面效应,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同样也影响着军民融合发展。

     三、对建立安顺市军民融合人才库的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以自身优势吸引人才。贵州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后发优势有目共睹。大数据、全域旅游,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都是我们的长板。加之贵广、沪昆高铁的开通为贵州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应该做好做足人才引进这篇文章,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这里干事创业。

(二)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在确保不泄密的情况下,实现军工企业有条件地将实验室、试验仪器仪表、工艺设备、理化检测及计量平台、信息化设计技术平台等科技资源向地方科研单位及企业开放。在寻找合作伙伴方面,企业高端的基础设施能吸引有识之士慕名而来。 

(三)加强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利用军工企业生产、试验、检测设备和省内高等院校师资力量,联合开展装备制造业技术、管理等方面高层次人才培养。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军工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企业申报更多的国家级专家、省管专家、市管专家,全面推动“长、家、匠”分离工作,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三方面的职业上升通道。 

(四)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结合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及产业发展需要,成立军民融合专家人才队伍。围绕新材料、电子产品、航空和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创造条件,鼓励军工企业内人才团队自带项目创业、创新发展。加强与省内外有关院校的合作,通过校地共建模式着力培养本土人才队伍。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激励、扶持和各类津贴补助力度,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五)进一步改善环境,让更多的人才安居乐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军民融合高度重视,自2011年以来,安顺市每年组织收集在安军工企业发展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通过相关帮扶活动,近些年,解决了诸多企业的交通、用地、产品推广等领域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在安军工企业的发展。将一些企业列为省级定点联系帮扶对象,所有军工企业均列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点联系帮扶对象。

(六)从国家层面支持军民融合人才库的建立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千企改造”工程等的实施及大数据的应用,加快军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军转民”、培育“民参军”,改善产业配套环境,助推军工企业做大做强。一是进一步出台军民融合人才的扶持政策,强化军地人才基地建设和人才交流平台建设,将军工企业人才纳入激励机制;二是从国家层面鼓励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引进人才,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越的条件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支援西部、支持贵州的发展;三是整合本地军地人才资源,建立人才档案,将各类人才分类建档管理。

总之,一切事业的发展离开了人才都是空谈,我们相信全国各地的专业人才会看好贵州这一片生机盎然、后发赶超的热土,会到黄果树的故乡安顺为军民融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事业贡献聪明才智,为我国的军民融合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安顺民建市委专职副主委)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