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28365-365备用网站 >> 会员文苑 >> 正文

杨光植带路

杨光植带路

时间:2017-6-30 作者:张中俞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主力于1934年12月19日兵分几路离开黎平城。上午9时左右,党和中央红军主要领导人随军委纵队由西门离开黎平城继续长征,过成德桥,经三什江、地西等地到高场宿营,行程约45里;一部向榕江县方向警戒。红五军团于上午最后完成与红八军团的合编;军团部及主力部队于下午出西门到地西宿营,行程约20里,并留下一部在黎平城参与收容和殿后,并向贵州榕江和湖南靖县方向警戒。据《陈伯钧日记》载:“十二月十九日,阴,改编、行军——由黎平到地西,约二十里。上午全部时间均用来改编队伍,下午则继续出发到地西。是日我负责编制三十七团,编制后即到军团部工作。”

黎平地西人杨光植(也写作杨光炽,后同)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前常给其儿子杨庭昌、孙子杨胜魁等人讲红军是如何的严守纪律和他为红军带路的故事。地西因地处黎平城之西而得名,距县城约20里,海拔650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以后,地西属黎平府的潭溪长官司管辖。1953年,设地西乡;1958年,改设地西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地西乡;1992年,并入德凤镇,成为地西村至今。截止2015年,全村有282户,人口1176人。

18日上午,根据野战军司令部(即红军总司令部)的先期秘密安排,受命侦察道路、民情、敌情等,担任左路部队前卫的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离开黎平城。话说当年,红军来到地西寨之前,由于接受欺骗宣传和遭到威逼,绝大多数百姓都跑到离寨子三五里远的地方藏了起来。一时间,人声鼎沸。为什么他不太怕“赤匪”呢?因为他原就对红军是好人早已有所耳闻。杨光植却只是跑到后龙山,顺着粗藤爬上一棵枝繁叶盛的古树。38岁的年纪,不费什么功夫,就把自己藏在隐蔽的树上了。红军从黎平城走约两个小时后,于中午时分来到地西。一直在树上时看时听的他,到黄昏却都没有听到猪叫声。为什么只听猪叫声而不是其它禽畜的叫声呢?因为人们“躲匪”时,家禽可挑着,牛羊可赶着,猪可就不听吆喝而多半被迫留在圈里了。显见,这进寨的“赤匪”可不是什么匪,因为他们不抢不杀不抓丁。于是,他就壮着胆子爬下树来到了寨上。一到寨中,到处都看见有红军宣传员手持喊话筒在分头进行革命宣传:“老乡们,不要怕!躲着的,请出来。我们是红军,是为穷苦百姓谋利益的队伍。”“老乡们,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不会伤害你们,你们不要害怕,赶快下山回家吧!”“红军是专整国民党、替受苦穷人出气的队伍,打敌人就是为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我们不拉伕,不抢吃的。你们有东西可以卖给我们,我们一定付钱。”

此前对革命宣传的将信将疑,此刻已变成了深信不疑。他领着几个红军来到了自己家里。原来呀,这地西是个东来西往的地方,来自湖南等地的割猪睾丸的劁猪佬、不可或缺的补锅匠(旧社会民间所谓的“九佬十八匠”)、跟集转乡的货担客等,常在他家“打火”。其间,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将湖南的红军闹革命等情况向他说了些。但是,他始终是将信将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在树上暗中的观察,加上回家后与红军的交流沟通,他慢慢接受了革命道理。

一个带手枪的首长向他提出带路要求时说:“老乡,你不要害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想请你帮个忙,带我们到八里去。我们开你的工钱,还开路条给你回家,好不好?”这显然是话中有话。一般而言,群众不愿给军队带路。为什么?原来这事出有因。一是军阀军队此前留下的恶劣印象。城头变幻大王旗,倒霉永远是百姓。二是反动派恐吓在先。为使红军难于立足,反动派规定群众凡为红军带路、搜送情报、打掩护、架桥、修路、摆渡、加工大米、做翻译、当挑伕,收治红军伤病员,借东西、卖食物给红军的,甚至安葬红军烈士等都属于“通匪”“济匪”行为,将受到重罚或严惩。至于参加红军则更是要被杀头的,甚至还将株连家人、亲友。在红军撤离后,土豪劣绅们在军阀怂恿、支持下,封山堵路,听口音、看着装、问来历、悬赏格(杀一个“赤匪”赏一个大洋),到处搜查捕杀落伍的红军伤病员;对曾经帮助过红军的群众更是进行残酷报复。据《李坚真回忆录》载:“当时国民党反动派除派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红军外,还在各地大肆进行反动宣传,诬蔑人红军‘杀人放火’、‘共产共妻’,并到处张贴布告,扬言若有给红军带路、挑夫或卖东西给红军者,要杀全家,以离间红军和群众的关系,企图困死红军。”据杨定华的《雪山草地行军记》载:“凡帮助红军引路者,帮助红军当通司者,或卖粮食给红军者,均处死刑;若不执行坚壁清野者,则所有牛羊、粮食等财产一律没收;如不听从其指挥同红军作战者亦作叛逆论。”

相信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具有朴素革命思想的杨光植,很快便答应为红军带路,甚至提出愿意多带些路。但红军对此是有规定的,只同意他带路到八里。前后往返共两天,得银元两个。他带路从地西出发,经勇寨、高场等地来到罗里,然后沿孟彦河下到今贵州锦屏和黎平交界的八里地域宿营。此地北距地西约60里,含今锦屏启蒙镇的上八里和黎平大稼乡的下八里。当年,八里因清水江的木材水运曾一度繁华过,有一句关于它的写真:“清水江之木,撑起八里的窨子屋。”

为红军指战员健康着想,军委要求尽量不要在阴冷天气和雨天露宿野外,能睡在牛圈、猪圈堆草的楼上也是好的。为不打扰百姓,红军长征宿营一般选择在已闻风而逃的地主老财家中或商铺、公共活动场所(如庙宇、宗祠、官署、会馆)里。风餐露宿更是习以为常,在草堆旁、檐下、街上、树脚甚至田间地头等处休息。总之,可谓居无定所(屋檐草垛墙角加野外)。应该指出的是,长征中红军指战员是脱衣服睡觉的时候比节日还少。值得一提的是,红军即便是在百姓家住,为遵守纪律和不犯忌,主人在家时,也只在堂屋(厅堂)、二楼住,绝不入内房(内室、里屋)睡;主人不在家的话,就只在走廊、屋檐下等地方睡禾草地铺(打地铺)。离开时,一定会安上门板、将用作床板的散木板或打谷桶等原样放回、捆好垫睡的干稻草等,把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据[美]布热津斯基的《沿着长征路线朝圣记》载:“为了取得农民的尊敬和支持,红军战士曾奉命借用这些门板在户外露宿,不征用民房。”2002年,广西全州县88岁的刘发祥对重走长征路的[英]马普安等人说:“红军到我家时,就住在走廊上,不住家里,红军的规矩。”

红军要遵守哪些纪律?据《中国工农红军歌曲选》载,有两首《红军纪律歌》(解放军歌曲选集编辑部编《中国工农红军歌曲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7月第1版,第40至41页)。其一是这样的:“红色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的注意;第一不拿工农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二服从上级的命令,我们胜利更能有保证;第三没收一律要归公,私打土豪纪律不可容。八项注意我们要做到,时时刻刻切莫忘记了:第一早起门板要上好,免得群众心里多烦恼;第二早起都要捆禾草,室内室外脏物要打扫;第三言论态度要和好,接近群众工作最重要;第四买卖价格要公道,政治影响远近都传到;第五借人家具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了;第六若把东西损坏了,按价赔偿立刻要办到;第七到处卫生要讲好,选择僻处挖下卫生壕;第八对待俘虏影响好,不许随便拿他半分毫。倘若把这规则破坏了,红军纪律处罚绝不饶;红色军人应当认识到,争取群众工作最重要;到处工农斗争起来了,全国胜利实现在今朝。”另一首(由王长收集于兴国)这样唱道:“红军纪律最严明,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公买卖不相欺,保护小商人;行动听命令,不敢胡乱行;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无产阶级工农群众个个都欢迎。红军纪律最严明,出发与宿营,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禾草、房子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坏要赔银;大便找厕所,不搜俘虏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家照此行。”

红军走后的1935年,黎平民团威胁当地的人说,谁曾以什么形式帮助过红军的,要主动向政府讲清楚。尽管百姓没有谁会说出这些事情,但被抄家过的地主家还是有人将他给红军带路的事向政府告发了。为此,他被关押到县政府一个月,最后不了了之。他辩解说,自己是在上坡看牛时,在路上被红军拉去带路的。据推测,这应是红军在和他告别时教他这样讲的,旨在使百姓尽量不受伤害。

到解放时,有了这份红色情结,杨庭昌(生于1929年)便按父亲要求当了民兵;还当了几年的财粮委员,尽职尽责。到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地西剿匪时,杨庭昌听说解放军就是当年的红军时,便毫不迟疑地为解放军带路到山上找匪巢。两代人都为人民军队带过路,也可以说为中国革命胜利贡献了一份力量。

1934年12月19日至20日,杨光植为红军带路回来时,红三军团某部政治处还给他发了一张路条。一路走回来,若碰到红军,他便按照此前指战员的交待拿出路条,结果平安无事。到家后,他把路条小心翼翼地藏在房柱的某处裂缝中,因为这可是“济匪”的铁证呀!弄不好,那可是要人头落地的。一晃16年过去了,到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到黎平地西剿匪时,他才敢去拿路条。可惜,待取出它时,因岁月和虫蛀等原因而变得纸张不完整和字迹模糊不清了。

通过截获敌军电报和派人先遣侦察等途径,虽然能使红军掌握战地情况及明确大的前进方向,但具体到现实怎么个走法那还得靠人带路。为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或使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规定凡是给红军带路的老乡,给予现洋报酬;开路条给带路老乡,以免被要求再次带路;一般只要求带路50里左右(成年人一天能往返的距离为100里左右),以免给百姓带来麻烦,因为这可是典型的“通匪”行为。银圆即银元,又称大洋、现洋、光洋、袁大头等。1个银元兑10个银钱,1个银钱(毫)兑10个铜板(毫),1个铜板(铜元)兑钱100文。

当年,红军离开杨光植家时,为感谢他对革命的理解和支持,住在他家的红军将一口口径约为三四十公分的铜锅留给他家。铜锅有两个漏水的小眼,红军告诉他,先将就着用,待方便时找个补锅匠来补。直到解放后,谨小慎微的他才敢拿出来公开使用。杨光植在1961年临终时,一再告诉家人:“红军送的铜锅一定要保存好,当作永远的纪念。”1966年12月初,清华大学红卫兵第三司令部北京长征队串联来到黎平县,贴出“刘少奇、邓小平是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等大字报。据其子杨胜魁回忆,红卫兵们来到地西知道他家有一口红军送的铜锅后,说要他们“忠于毛主席忠于党”。于是,他遂按要求交出了这口藏、用参半的铜锅。毋庸置疑,若留存至今,肯定是一件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

此外,在“大军”(当时百姓对军队的称呼,有害怕之意)过地西的三天三晚里,杨光植家前后共有七八个红军养过伤、治过病。为了报答红军的恩情,受到革命宣传和杨光植的个人影响,地西的钟文沅、钟佩银、郭志春等群众也给红军带过路,每人得了路条和2至4块不等的现洋。经过红军的革命宣传后,回家的群众越来越多。为进一步扩大革命影响,发动群众,红军的地方工作团等部门还组织打土豪分浮财活动,把不义之财分给贫苦百姓。如吴冬庆家得了40斤谷子和8升大米,杨光植家得了几顶帽子和一床棉被等,郑祖兴家得了三四斤猪肉。

当年,红军在地西寨前的“培元塔”墙上用红色颜料写下宣传革命道理的标语:“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长8米、宽0.8米,行书,署名“红政工”。因政府修缮和群众保护,如今尚遗塔墙一堵。

不断征战尤其是经过湘江战役后来到贵州黎平的红军指战员们,不但一身疲惫,而且可谓伤痕累累。但他们仍克服生理痛苦等多种不利条件,严格执行革命纪律和民族政策。以心换心,群众反过来积极支持红军,为红军筹粮、架桥、带路、帮助疗伤治病等。党和红军历来深怀为民之心,这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明史》曰:“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红军大到制定民族政策,中到为民免费治病、赠送礼物、分发地主豪绅浮财、损坏赔偿、公买公卖,小到为群众挑水、扫地、劈柴、喂牲畜等。被反动宣传蒙骗的群众也容易为红军所争取,在听其言、观其行后,他们陆续返家接近和帮助红军。显见,红军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长征一路穿州过府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以能打败数量和装备都优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其关键是人心所向。

长征启示,一目了然!

                  (作者系贵州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