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28365-365备用网站 >> 会员文苑 >> 正文

谈场馆讲解

谈场馆讲解

时间:2017-2-5 作者:张中俞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把研究和宣讲红色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认为成功的讲解是让观众了解当地文化快速而便捷的有效途径。我曾从事20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又热爱历史研究,还乐于客串讲解,集三者(老师、研究者、讲解员)于一身,聚焦于两点(爱历史、善表述)。对我而言,讲解虽不是“正业”,甚至是后半路出家(连半路出家的和尚都算不上),却努力做好。讲解要想做得好,最好具备三才、四性(后文有阐述)。一场成功的讲解,或会让你“一站成名”,成为一生荣耀。按照组织安排,我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政协原主席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作过讲解,均受到好评。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6月16日,习总书记在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结束后对负责讲解的我说:“你讲得很好。要给大家好好讲,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

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和教育基地,以多种功能服务于社会和观众。其中讲解员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接待讲解的服务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参观质量,甚至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形象产生影响。讲解是由讲解员运用语言、技能和感情,向观众有针对性地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教育活动,也是做好参观服务的过程,其服务态度和水平可谓至关重要。因此,探索如何做好讲解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就尤显重要。“三年胳膊五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讲好之难是毋庸赘言的。下面我将部分讲解经历、有感(或曰经验)罗列于后,以飨读者。

一、仪表端庄

观众初看讲解员,也有个“一见钟情”的问题。观众或许会在参观后认真评价讲解员,但在短暂接触留下的印象中,仪表(含外貌、身材、体形、举止和风度等)往往起主导作用。好的仪表,会让讲解员在工作中更有信心。因此,讲解员的衣着要得体、整洁,发型要与工种相协调。

到革命场馆参观既是接受教育,也是缅怀、凭吊革命先贤先烈,需要肃穆氛围,讲解员着装有无形的示范作用。在目前的革命场馆的讲解着装中,江西省的讲解员多穿“红军服”,贵州等省的讲解员穿正装为主(套装或上浅下深的搭配),示人以端庄、大方;福建、陕西等省的讲解员有穿预备役军装的,再现革命情景,突显风范和严肃性,符合宣讲理念。对女讲解员而言,我主张化点淡妆或素颜出场,最好什么饰品都不佩戴,给人素雅的感觉。我个人则是,夏天上穿白色衬衣或不深于裤子的浅蓝色衬衣、下穿深色西裤,冬天则外穿深色的西装套装、内穿浅色衬衣。一分钱一分货,我在正式讲解场合中,穿的是质量有保证的品牌服装。

微笑可消除陌生、紧张的障碍,能营造良好的参观氛围。一个真诚、美好的微笑,会给自己和观众带来愉快的一天。毋庸置疑,只要有讲解任务,讲解员就应笑迎观众,迅速调整好积极工作的情绪,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语言规范

在讲解时态度要诚恳,做到来有“迎声”(礼貌的开场白),去有“送声”(如再见等)。讲解开场白通常是:尊敬的××(点出其中职务最高的专家领导的“姓+头衔”),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中、下)午好,欢迎来到××馆参观;各位来宾,大家上(中、下)午好,欢迎来到××馆参观。讲解结束语通常是:各位来宾,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期待你们再来××指导工作(再来××馆参观)!

讲解要语气亲切,发音准确,语速均匀,抑扬顿挫;讲解内容严谨,措辞准确,经得起推敲(不讲不确定的内容,避免使用“好像”“可能”等字眼)。应理解并熟练掌握讲解内容,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放慢语速、配以体态语等来烘托内容。观众对一口标准而又充满吸引力的普通话,容易有先入为主的好感,它让人听得清、记得准。一个优秀的讲解员要把讲好普通话作为自己的一项技能来培养,旨在提高职业素养。对我而言,注重练习吐字发音,努力将黎平话说成普通话。所以,我有时对人戏说:讲话虽“黎普”,讲史却靠谱。

幽默是精力和智慧过剩的表现。幽默而带地域特征的讲解语言易接地气,能搞活气氛和有助记忆。语言干巴枯燥抑或幽默风趣,其传播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此外,用启发式的语言设问,也是成功互动和引人入胜的有效方法。

三、用体态语

体态语又叫“人体语言”“无声语言”“行为语言”等,用面部表情、目光、手势、身姿等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是辅助口语交际的有效沟通手段。它虽是一种无声语言,但同样具有明确含义和表达功能,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连语言也达不到其效果。体态语因文化、语言、生活环境、习俗的差异而不同。如中国古代的见面礼仪体态语是作揖,现在则是握手;欧美人则除了握手外更多的是拥抱、接吻。欧美人用耸肩表示遗憾和惊奇,日本人以微笑表示抱歉,中国人则以拍肩表示鼓励、关心等。

1.表情。讲解时,面部表情要自然、庄重。同时,还应根据讲解内容不同而适度变换表情,以准确而恰当地表现讲解内容。但是,切忌为换表情而矫揉造作。

2.目光。眼神的功能是表明情感态度和反映情绪,代表性的目光有注视、环视、虚视。注视可造成某种严肃、可信、权威气氛,适用于谈生意、办公事和公共场合的初次会面;环视是缓慢扫视观众,常用于人多的场合,既可顾及每个在场的人,又可较全面地了解观众的反应,以便随时调整话题;虚视是一种似看非看的目光投射技巧,即眼睛里象有人又象没人,一般穿插在注视和环视中进行。讲解时多用环视、虚视,眼光切忌神游物外,眼神应稳重、坦荡、友善;目光平视,焦点尽量落在后面的人,同时兼顾他人,这是基本礼仪之一。

3.身姿。身姿不仅能表现人的内心活动,强化口语表达的效果,还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质和素养,包括站姿、走姿、坐姿等。第一,站姿——最基本的讲解姿势。“站有站相”,是对一个人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能衬托出一个人的风度。讲解员在站立时,要自然地收腹挺胸,身体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前脚掌,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交叉于小腹前。据说,左手交叉在上的人有理性,做事常慎思;右手在上为感性之人,生活乐观。不宜双臂交叉抱胸(常被视为排斥外界),或将手插在口袋里,更不能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捂嘴讲、掏耳、抠鼻孔、摸鼻、揉眼、搓眼屎、搔头皮、挠痒、捋头发、剔牙等),严重影响交际风度和自我形象。第二,走姿——讲解过程中的主要动作。讲解员的引导步伐要轻而稳,抬头挺胸,双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同时注意保持距离,不能拉得太开。《礼记》曰:“行不中道,立不中门”。其中指行路要走在道路的一侧,不要占中行走。在展厅讲解时,讲解员要面对观众退步走或侧身面对观众走;在廊道或室外讲解时,讲解员一般走在观众右侧中间靠前位置,把主道留给观众,身体微侧。总之,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始终不要背对观众。

4.手势。“心有所思,手有所指”。可以说,手就是人的第二双眼睛。手势在体态语中表现自由,动作明显,要自然、和谐地与口语配合,切忌过于随便或画蛇添足。我的毛病之一是手势多了些,甚至有指手画脚之嫌。讲解手势要规范、适时、优雅,力争眼到、口到、手到,简洁、协调,忌来回摆动、兰花指等。总之,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讲解内容在适当时候适度地使用动作,切忌使用夸张的身姿,过于做作会不合乎礼仪。单以手势中的掌势而言,就有很多讲究,但总的是动机和效果兼顾(拳势往往强调动作、决心,指势往往用来指明动作、方位)。如敞开手掌,有坦率、真挚、诚恳和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上的“乞讨式”,诚实、谦逊和屈从,不带任何威胁性,平易近人,容易拉近彼此间的心灵距离;掌心向下的“指令式”,表示压制、指示,带有强制性,容易使人产生抵触情绪,无形中会让人与你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单伸食指或同伸食指和中指,是一种“专制式”手势,是要引人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讲解忌用。

5.距离。讲解时,讲解员与观众的空间距离有一定的讲究。双方交流距离较近,能给人亲近随和的感觉;但太过于近,则会给人以压迫之嫌;距离稍远的话,语言传达效果会弱化,却有一定的威慑感。距离远近,因人而异。在给领导讲解时,若距离太远,显得欠礼貌,也会影响讲解效果(因不使用扩音设备);若距离太近,会有冒犯领导的嫌疑(尤其在刚开始接触时)。那多远才适宜呢?大约要保持近2米的距离,这便于领导安保、传媒报道等,既显现出领导的威严,又体现了讲解员的不卑不亢。我在给领导作讲解时,往往因为没受过正规讲解培训,距离远近就保持不好(常太近),常被警卫或媒体人用手拉开予以纠正。因此,要逐步学会根据讲解内容和对象来调整距离。讲解中双方的空间距离,是1.2米至3.6米之间的社交距离。它表现的是“事本主义”关系,即以事为中心,公事公办,人们彼此间不一定熟悉和认识。

四、储备知识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一要大量阅读。凡与主要研习内容相关的书籍,要尽可能找来读,力求减少知识盲区,补上短板。若你的底蕴深厚了,成为一方专家,张口就来,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一个“问不倒”,就容易有成就感。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首先,我大量阅读感兴趣且能找到的纸质图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其次,我通过登陆“××数字图书馆”,也看了可谓数不清的电子图书,且重要的书籍都作了文字提取,不少书被整本整本地摘录到Word文档上保存,便于事后查阅和引用。我在所写文章中引用的字句段落,都注明清楚著(编)者、著作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印刷版次、页码等。再次,阅读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上的一些信息,也是补充和更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二是参加在职培训,以提高专业素养和讲解水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惟有努力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才能在讲解时以弘扬正能量为己任,与时俱进,娓娓道来,发挥教育主导作用。

以我的感知,讲解分为几个层次:一是生手型讲解。刚开始上阵时,基本是照着展板内容讲。虽是机械地在念,但为成长的必经阶段。二是背诵式讲解。讲解视线基本能脱离展板,但照本宣科地背诵的痕迹则显而易见。此时,出现忘词等卡壳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三是熟手(老手)型讲解。除了能熟练地背诵式讲解外,开始能让人插嘴提问而不至于影响整个参观进程了,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此时,讲解的乐趣开始显现,能收获一定的自信和尊重。四是专家型讲解。能“因人施讲”,突出讲解重点、要点,可针对重点观众而设计出有一定个性的讲解方案,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惟有如此,方可满足观众的期许,赢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好评。水平到了这个层次的讲解员,可以做到每讲必成功,得到观众赞赏,更能扩大陈展主题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讲解员最好要有“三才”——肚才、口才、人材——肚里有积累(有墨水),口能说生动(动口水),颜值太低你别来。

五、因人而讲

由于讲解面对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其知识程度、文化修养层次参差不齐,兴趣与关注点也千差万别。在听讲解时领会程度不一样,悟性的高低对讲解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讲解员要通过见面时的短暂交流及快速观察,根据观众的气质、职业、教育水准等作出初步判断,及时确定讲解内容的详略深浅、讲解语调的快慢等,灵活而有针对性地“因人而讲”。

1.中老年观众。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文化知识,分析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强,有自己的见解,其感情、思维等一般不轻易外露。此时的讲解要通俗易懂,甚至中规中矩,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价值取向如何。另外,老年人容易怀旧,有时若某一件展品勾起了他们的回忆,就可能会产生强烈共鸣。这时若时间允许,讲解员可陪他们边聊边看,让他们的感情得到宣泄。有的老年观众参观结束后,如果仍然意犹未尽,则可请他们留言,让其感慨之情跃然纸上。

2.青少年学生。他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一般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而来参观的。这就需要讲解员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层次差异和接受能力不同,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和有青少年语言特色的讲解词。在跟他们讲解时,应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善于引导和提问,使他们通过参观,能获取有益知识和培养爱国情操。如在参观一些名人故居或纪念馆时,可重点介绍名人的成长艰辛、处事原则和人生价值取向等,强调指出他们的爱国奉献精神和高尚人格,为学生树立道德和成功的榜样。学生因此而受到深刻教育,爱国之情慢慢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专家领导。因专家学者往往有备而来,他们重视与自己研究有关的陈展内容。讲解前,最好先了解来宾的工作和研究方向,以便心中有数,对他们的提问或咨询,要耐心细致地做到有问必答。对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致以歉意,表示稍后或请留下联系方式给予答复,但应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切忌瞎编乱造。笔者反对历史研究、宣讲的“两化”:地方扩大化,芝麻当西瓜;党史演义化,想当然推测。鉴于他们的行程一般较匆忙,因而要注意“有所讲,有所不讲”,尽量在短时间内把他们感兴趣而又重要的内容讲清楚。

要做好重要领导的接待讲解工作,必须精心拟定一些话题,找到有助于双方交流的切入点,以增强吸引力。如我为习近平总书记到遵义会议陈列馆参观时准备的材料有:他的首长耿飚在红军长征初期率红4团(有“长征先锋团”之称)和红1师在贵州立下的赫赫战功(如强渡乌江、一占娄山关、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等);为李克强总理考察黎平古城翘街讲解时,我重点指出满眼皆见的仿徽派建筑之特征(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使总理找到了乡愁(他找不到乡愁,我就会发愁),他称赞了翘街明清建筑的古色古香;为胡锦涛主席参观贵州肇兴侗寨讲解时,我改编了一句激起主席兴趣的话:在南方是“无徽不成镇”,在侗寨却是“无楼不成寨”(鼓楼、吊脚楼、戏楼等)。徽商是中国古代一大商帮,徽州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徽州文化繁荣而由徽商对外传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徽商经济建设的成功,使徽派建筑也自然得到首肯和推而广之。长江中下游的商贸顺江而上可达清水江流域,湘西、黔东的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渗透的产物(马头高墙,耸立奔腾;庭院天井,光线透明;飞檐翘角,翻卷流云)。徽派建筑墙顶因形似马头而称“马头墙”,它是硬山墙的变异,有防火、防盗、装饰等功用。男人求食四方,背井离乡,家人、财物是重点保护对象。天井使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阳光雨露”;“四水归堂”,是徽商聚财求富的憧憬。

六、真诚服务

讲解员要具备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真诚服务,想观众之所想,以提高服务水平。讲解包括熟悉陈列展览内容、了解观众需求、确定讲解重点、推敲表达方法、引导参观、收集反馈信息等环节,是一个再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1.换位思考。应以观众的关注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学会“假如我是观众”的换位思考,为观众提供微笑、真诚、周到的服务,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服务需求,将自己的一份真情融入到服务中,使观众有宾至如归之感,提高参观满意度。

2.了解需求。讲解前先了解、分析观众的核心需求,就能有的放矢。如有的观众愿意在愉悦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学生把教育基地作为“第二课堂”,有的观众则是为科研获取信息而来等。讲解员通过事先沟通或见面寒暄,察言观色,揣摩心理,了解观众的不同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出安排。如某次有一批台湾学者来黎平古城翘街和黎平会议会址参观,我不可能跟他们大谈红军长征史,遂主要就对古色古香的仿徽派建筑、会址里袁开第(光绪初年的黎平知府)“种德收福”题字等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加以介绍,得到了好评。

3.平等互动。有的讲解服务难以令人满意,原因之一便是讲解气氛沉闷,观众对知识的掌握很被动。要改变这种状况,讲解就要遵循“以观众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与观众建立一种平等关系,使观众真正在看中乐、乐中学。如为小学生讲解时,他们人多嘴杂,表现欲又都很强,这时若以讲解员为“中心”,简单地照本宣讲,要不了几分钟他们的注意力或许就不集中了。但若能根据他们好胜心强的心理告诉他们在讲解中随时要提问,看看谁最聪明,这就很管用,队伍就会静下来仔细听讲,达到理想的宣讲效果。

4.重视反馈。在讲解过程中,有的观众一方面听讲解,一方面会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和建议。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指出我们在学习研究中忽略的疑点,甚至填补补充研究资料上的空缺。同时,也可通过他们的提问,了解其在参观过程中所关注的要点、感想,以便修正以后讲解时可能会疏漏或遗忘的地方。因此,讲解员应注重收集观众的反馈意见并加以整理,学会把他人当镜子来完善自己。如某人在参观黎平会议会址后建议,将翘街背景下的会址图案制作成可佩戴的徽章或印在便于携带的U盘上,利于观众进行纪念性购买。

七、保持健康

要确保身体健康和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就须注意饮食起居。一不能乱吃不习惯的食物,以免引起身体不适,甚至腹泄(弄得“尚未出师身先衰”)等。二不能吃会在口腔留下异味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牛瘪或羊瘪(侗族特色食品)、芥末等。三要神清气爽,不能有口臭或狐臭等。四要坚持锻炼身体,保持矫健的身形。五要以一颗认真但平常的心对待每次重要讲解,不可过于忧虑,以至于坐卧不安,神情憔悴。简言之,即要“管住嘴,迈开腿,身心美”。

八、适时提醒

随着社会发展,观众不仅需要讲解,也需要与讲解员建立起融洽关系。其中,善意提醒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当我们走到一些建筑物前时,可以请观众数一下台阶数或目测其高度或看其形制,然后请他们猜一猜其中的寓意,让观众参与互动,从而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要主动关心和帮助老人、小孩及有特殊需要的观众,主动提醒参观过程中的台阶、地面及狭窄地段(请注意脚下台阶/小心潮湿地滑等);面对风尘仆仆刚下车的观众,提醒是否需要如厕;遇到不文明参观的言行(如大声喧哗等)时,讲解员最好旁敲侧击地进行劝戒式提醒。

总而言之,每个讲解员都应有自己的讲解风格。我从一开始客串讲解时就曾想过,能否用自己的话来讲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呢?若完全学别人讲,估计就是照本宣科,甚至弄成邯郸学步。通过反复思考和磨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四性”统一,即:政治性——传递爱党爱国正能量、知识性——尽量少有硬伤或短板、趣味性——偶尔轻松幽默点、灵活性——因人而讲引共鸣。

当今社会,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具有重要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功能而讲解员又要求是博学多能的文化传播者因人而讲的教育工作者、观众至上的真诚服务者、名副其实的纪念馆代言人,所以其言行、仪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基地功能的发挥和效果。

 

 

             (作者系民建黔东南州直黎平支部副主委、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