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金融工作亮点纷呈,实现“十三五”开门红。存贷款增速及社会融资总规模居全国前位;新增20家上市企业,股票债券融资同比翻翻;贷款余额加权平均利率首次低于6%;2016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增速居所有行业第2位;贵州银行、贵阳银行、政策性担保机构实现县域全覆盖,地方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一是金融供求结构不尽合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地方金融体系不完善,业态不全、规模偏小,创新不足;三是尚未建立与新兴金融业发展和监管相适应、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新技术为依托的金融监管平台,金融风险管理手段缺乏,难以形成科学高效决策;四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用风险逐步显现,部分银行不良贷款反弹,互联网金融风险加大,非法集资形势依然严峻;五是金融统筹协调不足,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尚不清晰,地方金融管理职责分散,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结构失衡。因此,建议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引导更多金融资源“脱虚向实”,优化金融供需结构,更好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中的特殊作用,聚焦“去杠杆、降成本、防风险”,打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组合拳。建议如下:
一、多措并举加大去杠杠力度。一是加大全省地方政府偿债统筹。通过扩大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力度、引入保险资金及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方式,优化存量债务结构,减轻还款压力。二是大力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摸清底数,制定支持政策及措施,有序组织推动市场化债转股。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抢抓证监会重大政策机遇,落实好我省支持企业上市八条措施,以66个贫困县为重点,着力引进和培育上市企业并大力推动债券融资和股权投资。四是务实推动资产证券化。对缺乏流动性但具备可预期收入、能产生稳定现金收益的基础设施、公租房等政府平台优良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以增强政府平台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竞争力。五是有序发展PPP。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科学合理投资,加快搭建PPP项目交易平台,加快构建PPP多元化退出机制。
二、着力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制定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带头降低利率。二是探索开展政策性金融业务,为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农业、新兴产业及公益类项目提供长周期、低利率政策性资金支持。三是推动开发以大数据、区块链为技术支撑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及信用贷款系统,加快组建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整合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强化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下一步,建议省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建立金融和债务风险管理体系。一是依托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加快金融云建设,构建以大数据、区块链为支撑的风险监测系统,打造金融监管数据铁笼;设立贵州省登记结算中心,对我省各类金融信息全面登记、交易集中结算等统一管理监测,大幅提升交易与结算效率并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加快制定贵州省地方金融条例及小贷、融担、交易场所等管理办法,确保地方金融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三是建议进一步强化对金融工作的统筹领导,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成立省金融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金融办、“一行三局”、发改、财政、经信、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定期研究和协调推动全省重大金融改革及风险管理相关政策,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