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现2020年扶贫攻坚总目标的主要任务之一,贵州“十三五”期间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0万人。去年,我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约35万人,开局良好。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的地方和部门很多、工作繁巨,要顺利实现扶贫攻坚总目标,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根据我们对部分市、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的专项调研,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表现在一是边远地区移民恋乡情结严重,新环境适应过程较长。二是个别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未跟进,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扶贫部门建档立卡数据信息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四是移民群众对移民搬迁后旧房拆除政策存在较大有抵触情绪。五是不同部门的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存在相互矛盾。六是省级补助的基础设施资金使用方式不明确。七是人均住房面积不超出20平方米硬性指标不尽合理。八是易地扶贫搬迁没有专项培训资金,培训组织难度较大。这些问题都是在可以解决范围之内的,只要认真加以重视,就能保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开展。建议:
一、变政府保姆式扶贫为移民主动易地搬迁脱贫。公布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条件标准,由移民自愿报名参与,对这部分人先建档立卡,入住就业;对恋乡情结严重,难以融入新环境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下一步按“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原则,逐步分期安排移民搬迁脱贫。
二、移民安置小区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要同步进行。在开展安置房建设时,同步建设安置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同步组建社区党组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计生卫生服务中心、警务室、农贸商场(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布设广播网络电视、监控设施,同步引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服务人员等。并充分利用安置区交通条件较好,较靠近城市的优势,将边远地区的特色旅游风俗引入到移民安置区,充实新区发展能力,使贫困户移得了、能致富。
三、从下到上做好贫困系统的“回头看”工作。要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与实际情况的高度统一,要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性,不能因为贫困系统的变动而影响“五个一”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稳妥处理移民户旧房拆除等相关工作。要充分用好旧房在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好原居住地林地和耕地的合理再经营工作。要在政策上严格限制农村宅基地的审批,对参加过移民搬迁的农户,坚决不得再批宅基地。
五、保证政策一致性,提高政策整合成效。确保中央部委和省地之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及标准的一致性,降低县级部门在具体政策实施中矛盾和风险。合理做好移民安置房新建和存量房回购的协调统一,不能让“两个不行”的问题放到县级来做决定,也不能把应由省级化解的矛盾放到县级来冒险执行。
六、改进省级补助的基础设施资金的使用。以文件形式明确县级移民部门通过集中采购商业门面等方式,将该资金转成固定资产,并通过门面出租等方式来获取利润,增加财产性收入,将利润用于移民户日常支出,以“细水长流”的方式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性和长期性。
七、明确人均住房面积标准建议。按实际补助资金量4.00万元计算,明确规定人均住房面积不超出27平方米,以解决安置房建设操作中的标准矛盾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八、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列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要从政策制定是否合情合理,干部和群众思想接受情况,安置点设置是否兼顾移民群众就业、就医、就学、入住和小区管理,任务量安排是否合理等综合因素出发,按“木桶政策”确定社会风险等级。
九、统筹筹集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培训资金。可整合人社、农林、扶贫、财政、民政、民宗、教育等部门培训资金,通过资金各行渠道,项目整合等方式筹集培训资金,以解决移民培训资金的严重不足。将移民部门织组的统一培训改为事后补助方式进行,如:移民在获取行车驾证、月嫂资格证、电工资格证等后,以交费发票、相关证照等为依据分别进行适当补助。
总之,易地扶贫搬迁要在科学规划、科学搬迁、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进行,要与城市发展、移民致富紧密结合,不能因仓促移民而产生新的社会矛盾,要做到公平、公证。